COVID-19大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主要是SARS-CoV-2病毒引起。病毒能诱导宿主细胞脂质发生变化,寨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等均被报道引起血浆或血清脂质发生变化。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代谢组+脂质组技术分析了轻、中、重症COVID-19患者及健康对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在逐步革新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式。蛋白磷酸化,作为深入理解生理、疾病调控的最重要修饰之一,已逐步进入高深度、大样本研究时代:磷酸化组高水平文章发表逐年增多、磷酸化谱构建工作纳入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但在磷酸化研究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一次性获得几十上百条信号通路中蛋白磷酸化的
肠道微生物被认为是人体一大“隐形的器官”,菌群的紊乱参与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肠道炎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早在2011年和2013年,微生物组技术就被评为年度技术突破,近年来更是医学的研究的热点,经常出现在CNS系列期刊及其封面上。中科新生命提供一站式的肠道微生物完整解决方案——“肠道菌群-代
急性心肌梗死(MI)后,坏死心肌被疤痕组织替代。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的疤痕大小是心血管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但对调节疤痕大小的因素知之甚少。2020年7月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Arjun Deb团队在《Cell》上发表题为"Type V Collagen in Scar Tissue
脑膜炎是结核病最严重的表现,会导致超30%的成人患者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大多数结核病的代谢研究都集中在鉴定宿主或细菌代谢物诊断标志物。荷兰奈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非靶向代谢组+靶向代谢组)系统比较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和血清代谢组,并